佛說大乘無量壽

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

(皆願作佛第十)

 

淨空法師講述

 

皆願作佛第十

 

這一品的經文不長,可是它的含義非常深遠。特別值得我們警覺的,也就是告訴我們,學佛要想在這一生真正得到成就,只有念佛往生這一個法門。如果不在這一個法門上堅定願行,修學其他法門,一生中是相當難成就的。

 

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。阿闍王子。與五百大長者。聞之皆大歡喜。各持一金華蓋。俱到佛前作禮。以華蓋上佛已。卻坐一面聽經。心中願言。令我等作佛時。皆如阿彌陀佛。佛即知之。

 

此節經文看起來很平常,其實裡面含有密義。前面一句是總結第四品至第九品的經文,世尊為諸菩薩說明阿彌陀佛發願、修因、證果的事實。彌陀修行證果的目的是為了要普度眾生。不僅普度,是希望一切眾生,在一生中皆能圓成佛道。這是阿彌陀佛與一切諸佛的弘願不同之處,也就是彌陀本願功德,超勝諸佛行願之處。我們一定要記住。

 

當時在座聽經的有『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』,他們這一夥人過去生中是老同參,這一世在釋迦牟尼佛會中(我們知道這一會的聽眾,出家、在家,本經記載共有兩萬人),是一個志同道合的小團體。凡是團體,無論大小,過去都是有緣的。他們聽到佛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非常歡喜,『皆大歡喜』。生歡喜心,當然就恭敬供養。所以,每個人都拿一個金色華蓋,到佛前禮佛,把華蓋供佛,就是獻上禮物。供養之后,回到自己座位,坐下來聽經。這五百人心裡都有個願望,『心中願言』,並沒說出來。什麼願望?希望自己將來作佛,也跟阿彌陀佛一樣。這個願很好!

 

佛菩薩,甚至於阿羅漢,都有「他心通」。眾生心裡一動念,他就知道。『佛即知之』,佛就曉得了。

 

告諸比丘。是王子等。后當作佛。

 

這一句經文是佛為這五百個人授記,他們將來會作佛。

 

彼於前世住菩薩道。

 

此句經文,我們要特別注意。這五百人是以阿闍王子為首,他們這一夥人,前世是菩薩,住菩薩道。

 

無數劫來。供養四百億佛。

 

他們善根之深厚,從佛說此句中我們能明瞭,過去他們是菩薩,而且無量劫中都是修行人。過去生生世世曾經供養四百億佛,善根不可思議,而且與釋迦牟尼佛前生有關係,有緣分。

 

迦葉佛時。

 

『迦葉佛』就是釋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尊佛。我們這個大劫是「賢劫」。「賢劫」共有一千尊佛出世,釋迦佛是第四尊,迦葉佛是第三尊。迦葉在此世間成佛的時候,釋迦牟尼佛是補處菩薩,他的地位就像現在的彌勒菩薩一樣,稱為「護明菩薩」。現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了。這段文是講迦葉佛,世尊作補處菩薩的時候。

 

彼等為我弟子。

 

他們是依護明菩薩為師的。就像現在很多人修彌勒淨土,希望將來親近彌勒菩薩,彌勒菩薩出世作佛的時候,希望作彌勒菩薩的弟子,是這樣願心的人。

 

今供養我。復相值也。時諸比丘聞佛言者。莫不代之歡喜。

 

世尊今天在此地講《無量壽經》,又遇到他們。很久沒見面,現在又碰到了,『復相值也』。「相值」就是相遇。這裡藏有什麼祕密?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,很簡單、很清楚,裡面確有祕密。祕密就是《阿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得生彼國」。你看這些人,無量劫來都是學佛的修行人,而且曾經『供養四百億佛』。四百億佛出現世間,佛不常出現,賢劫這一個大劫當中,才一千尊佛出世。四百億,多少大劫!歷時之久,不可思議。從前是菩薩,現在是王子長者,這不就是說明他們墮落,退轉了。

 

這是告訴我們,第一、菩薩會退轉。縱然修行無量劫,還會退轉,這多可怕!第二、還有隔陰之迷。前生的事,他們完全不知道;如果世尊不說出來,他自己不曉得。所以,會退轉,又有隔陰之迷,這是暗示我們事實的真相。

 

雖然世尊跟他講,『后當作佛』。「后」是指那一天?也許無量劫以后,時間太長了,絕對不是說他來世會作佛,后世會作佛,佛沒這麼說。這五百人不可能同時成佛,當然有先后,有早晚,可是將來一定會成佛。未成佛之前,六道流轉不能免,那要經過多少時間!過去無數劫,未來還是無數劫,你說這多可怕。

 

所以,李老師在這段經文裡特別警告我們,如果我們不警覺,不認真的依照念佛法門來修學,唯求帶業往生,那你不是愚癡,就是狂妄。你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緣不足。所以,決定不可以輕視一個念佛人。一個真正老實念佛人,一天到晚不打妄想,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。這個人的善根可能超過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,因為這五百人還沒有發願求生淨土;經上講得很清楚,只是希望將來作佛,也能跟阿彌陀佛一樣。那就曉得,一個老實念佛人,過去生中所修積的善根功德,遠遠超過供養四百億佛的人。你就曉得念佛法門之難,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都不能生起往生之念。所以,我們今天到處宣講這部經,人家聽了不能相信,還猶豫不決,這是理所當然。若是相信,認真發願、持名,我們就心裡有數,他的善根決定超過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。因為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,不可能接受彌陀淨土。

 

這一段經文主要告訴我們這一樁事情,讓我們明瞭,一個真正念佛人,誠如經上所講的,過去生中無量劫來,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。阿闍王子他們才供養四百億佛,聞說發心求生的人已曾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兩者不能比。我們要去體會,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那樣殊勝莊嚴,原來每一個往生的人,都有非常深厚的善根才能去往生,絕對不是兒戲。即使一生造作罪業,臨命終時一念、十念往生,那是我們看到他今生的現象;他過去生中善根深厚,我們不曉得。如果沒有過去生中深厚的善根,臨終時那裡可能一念、十念往生。如是事理不可不知。

 

我當年出家,在台北臨濟寺,念佛會的會長林居士,臨命終時大家勸他念佛往生,他不念佛號,聽到佛號就討厭。一生念佛,勸人念佛,念佛會裡他敲法器,當維那;臨終的時候,自己不念佛,不願意往生。我們今天讀到這部經才明瞭,他的善根不夠。所以,臨濟寺那麼多出家人去為他助念,他排斥,聽了就討厭、罵人,不願意聽佛號。

 

往往我們遇到許多事情,不明其中究理,平時對念佛法門就懷疑。讀經后才恍然大悟,曉得他為什麼不能往生,為什麼不能接受。這樁事不是偶然的,所以同修們聽了生歡喜心,阿闍王子也生歡喜心,生大歡喜,就是不願意往生,這是善根、福德、因緣不足。我們有沒有這個善根,不要問別人,問自己。自己怎麼會曉得?能知道一點,對念佛法門是不是真正相信,是不是一絲毫都不懷疑?真正相信,一點都不懷疑,真肯發願「我這一生當中,就這個目標、方向,我選定了、決定了,我一定要求生淨土」,即是你的善根成熟,無量劫來你必定供養無數諸佛。現在蒙諸佛如來加持你,你才能信、能願,也能行。不然的話,你看這一部經,多少人連一遍都念不下去,即使佛號也念不下去。讓你拿一串念珠(一串念珠一百零八顆珠子),念「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」,十幾聲就不想念。念不下去,此是善根、福德、因緣不具足,這一生當中不能成熟。一般講,是業障深重,罪業障礙了一生成就的法門,障礙你的信心,障礙你的願心,障礙你誦經念佛。要想克服這個障礙,那要很大的決心,很大的毅力。換言之,真正拚命去修,也能成就。無量劫以來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緣現前,雖有障礙,必須把障礙破除。隔陰之迷,人人都有,只是輕重不同而已。

 

祖師大德示現的,也有隔陰之迷。譬如蕅益大師傳記中說,大師在少年的時候排斥佛法。他念孔子的書,認為佛法是邪說,視為異端。到二十幾歲之后,對佛法逐漸明瞭,才真正懺悔,接受佛法,那就是他的業障消除了,最后成為一代祖師。

 

近代的,你們看印光法師的傳記,印光法師在年輕的時候也不相信佛法,也排斥佛法。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,是不是真的,我不知道,很難講,也許是菩薩來表演的、示現的,然后就遇緣。「緣」很重要,遇到好的善知識,遇到好的同參道友,讓你真正覺悟,真正體會,回頭是岸,認真努力來修學。印光大師也成為一代祖師,有了不起的成就。

 

這一品經文,主要告訴我們這個事實,決定不能輕視念佛人,輕視念佛人就是輕視諸佛如來。為什麼?一個真正念佛人,他這一生就往生不退成佛。你得罪諸佛如來,罪過深重;障礙一個念佛人求生淨土,你造的罪業也是第一,必定墮阿鼻地獄。念佛往生,功德第一殊勝。你能禮敬念佛人,護持念佛人,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。因為我們曉得這個人,一切諸佛護念,一切菩薩善神守護,你怎麼敢動他!他是個真念佛人。假念佛人,那就另當別論。假念佛人,佛菩薩不會感應的,護法神也不會守護的。真發心求生淨土,就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,我們講「后補佛」。

 

真正念佛人,現在發心念佛求生淨土,就是后補佛。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等於成佛。你現在還沒有去,等於后補佛,不可思議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今生有這樣殊勝的緣分,就是有很大的善根。如果沒有真實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你這一生當中不可能遇到這個法門,不可能聽到這部經。能聽到這一部經,能遇到念佛法門,證明你過去生中善根深厚,決不在阿闍王子之下。

 

這一生中能不能成就,就看你會不會覺悟。真正的覺悟,就是決心求生淨土,其他的什麼都不想,只要這一念。這一念是徹底的覺悟,大澈大悟。像蓮池大師晚年,決心求生淨土,把所有一切經論、法門都捨掉。印光大師一生給我們的啟示,「一部《阿彌陀經》,一句阿彌陀佛」,其他的什麼都不要。這才能成功,這是徹底覺悟。這樣的人,沒有不成就的。這才是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,能有這種覺悟,那就證明你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成熟。就像本經所說的,你過去生中必定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一定超過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,往生信心十足,會感覺到自己這一生決定往生。

 

要求往生,要不要出家?經中「三輩往生」講,上輩要出家。我們要不要出家?我講過很多遍,不一定!本經第二品「德遵普賢」,一開頭就告訴我們,「賢護等十六正士」,全是在家學佛的人—在家居士。十六個人都是在家等覺菩薩,他們跟觀音、勢至沒有兩樣,跟彌勒菩薩、文殊、普賢都完全平等。所以我們要曉得,在家修行一樣成佛,在家跟出家,修行上沒有兩樣。

 

經上講出家,是指「心出家」。身不出家無所謂,不在形式,心要出家。什麼是「出家」?對於世間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絕對不沾染,這就出了。如果「身出家」,對於世間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還看得很重,還計較,還要執著,他根本就沒有出家。「身出心不出」,心沒有出,不如在家的「心出身不出」,比不上在家人。這一點,我們一定要記清楚。所以,在家人修行,上上品往生的人很多,決定不能輕視。

 

民國五十八年,我在佛光山。大概是一年前(五十七年),將軍鄉有一位老太婆,念佛三年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,沒有病苦,是上上品。我們出家的這些法師們臨終時,還沒有看到一個預知時至,站著走的。反而在台灣看到有不少居士站著走的,坐著走的。

 

在台北市,蓮友念佛團的李濟華居士,他在往生前二、三個月就預知時至,所以有時間就去看看朋友,也是辭行。走的那一天是他們的念佛聚會。他們每一個星期有一次共修會,就像普通打佛七,念一枝香,當中有一段開示,幾位老居士輪流講。那一天是魏老居士講,李老跟他商量,今天我來講,下一次我的時間你講,兩個對調一下。人家當然尊重老居士,他是團長。一般開示只講半個小時,那一天他老人家講了一個半小時,苦口婆心勸勉大家認真念佛,求生西方。講完了之后,向大家告假,「我要回家去了」。大家想,他八十多歲,講了一個半鐘點,講得很辛苦,也許是他累了,要回家去。那裡曉得,他一下座,念佛堂旁邊有個小客廳,在客廳沙發上一坐,就走了!才知道他是回西方極樂世界的老家。他是在家居士,走之前講一個半小時,沒有病苦,預知時至。這是我們的模範,是我們的典型。

 

這四十年來念佛往生的,在台灣、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,有很多。特別是在台灣,我所知道的概略估計,四十年中,至少有五百人。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預知時至,沒有病苦,確實往生的人。我們親眼看到這麼多人,還不相信,還要懷疑,真是愚癡到了極處。這個世間太苦了,還要造業,還要受果報,未免太愚癡。所以這一生,你是選擇搞六道輪迴,還是選擇去作佛、作菩薩,就在自己的一念。